一、肌功能紊亂導致錯牙合畸形的機制
口腔肌群的協(xié)調和平衡對頜骨發(fā)育、牙齒排列以及牙軸方向的調整有重要影響;反之,肌功能異常也會影響口腔肌群的平衡和協(xié)調,進而造成錯牙合畸形。肌肉附著于骨骼,肌肉收縮所產(chǎn)生的拉力對骨骼的生長和改建起著重要調節(jié)作用。例如,舌肌與口周肌肉的平衡異常會導致反牙合、上前牙前傾、牙列擁擠等畸形的出現(xiàn)。咀嚼肌功能亢進,會降低磨牙區(qū)咬合高度,形成深覆牙合;相反,咀嚼肌功能低下,則可能增高磨牙區(qū)的咬合高度進而形成開牙合。頸部肌群功能左右差異較大時,左右兩側的咀嚼肌、下頜升支、髁突的形態(tài)則會出現(xiàn)差異,進而影響頜骨形態(tài)的對稱性。頸頦肌與舌體位置則會影響下頜骨的位置:當舌骨下肌群功能亢進時,舌骨被拉向后,下頜骨被迫后下旋轉,變成小下頜無頦的面型。正常情況下,口腔承擔著吮吸、吞咽、咀嚼、呼吸等功能??谇还δ艿恼?zhí)行依賴于口腔各個肌群的平衡和協(xié)調,若種種原因致口頜功能異常也會造成肌功能紊亂,進而導致錯牙合畸形的發(fā)生。(1)吮吸功能與翼外肌關系密切。嬰兒出生時,下頜處于遠中位置,需通過正常吮吸刺激,誘導下頜從遠中向前調至中性位置。若喂養(yǎng)不當,吮吸功能不足,可使嬰兒下頜前伸不足或前伸過度,影響翼外肌功能,會造成下頜遠中錯位或下頜前突畸形。(2)正常吞咽動作主要依靠咀嚼肌的收縮,形成正常的唇閉合,從而完成吞咽功能;通常面部表情肌不參與吞咽活動。若吞咽時面部表情肌緊張,則可能形成異常吞咽,影響口唇自然閉合,牙弓內外唇舌肌失去正常動力平衡,久之就會造成上前牙唇傾、下前牙壓低,形成上牙弓前突、開牙合或反牙合畸形。而下頜降肌群被過度向后下牽引,可發(fā)展成為下頜后縮畸形。(3)正常的咀嚼運動能夠對頜面骨骼產(chǎn)生生理性刺激,從而促進其生長發(fā)育。咀嚼功能異常時,對牙、牙合、面的功能刺激不足,會影響頜骨發(fā)育,造成各種錯牙合畸形。比如,長期單側咀嚼,可使經(jīng)常咀嚼側的牙齒、頜骨和咀嚼肌發(fā)育豐滿,甚至造成功能性肥大;而廢用側因缺乏咀嚼功能刺激而發(fā)育不足,甚至消瘦塌陷,從而造成兩側面部不對稱、左右牙齒排列不齊、顳頜關節(jié)紊亂等。(4)正常情況下,呼吸功能主要是由鼻腔和呼吸道完成的。若鼻呼吸功能受阻,則會迫使以口呼吸代替鼻呼吸,長期口呼吸可引起嚴重的牙、牙合、面的發(fā)育畸形??诤粑蓪е卤乔?、口腔、舌、唇、頰及升降頜肌等肌群功能失常,導致口頜系統(tǒng)功能異常,是形成嚴重錯牙合畸形的一個常見因素??诤粑鼤r下頜下垂,頰肌緊張,舌體隨下頜下降,使上牙弓失去原有的舌肌和頰肌群所維持的內外應力平衡,形成牙弓狹窄、上下切牙唇傾、后牙反牙合等錯牙合畸形。同時,由于口唇不能正常閉合,可出現(xiàn)上唇發(fā)育不良、開唇露齒等畸形。此外,不良口腔習慣也會影響肌肉功能平衡,導致錯牙頜畸形的產(chǎn)生。比如,吮指習慣可破壞上下牙列之間的肌平衡,形成上前牙前突、下前牙后縮、面部偏斜等牙牙合畸形;吐舌習慣主要影響牙弓內外肌力在垂直向和橫向的平衡,出現(xiàn)吐舌部位的開牙合畸形;而咬唇習慣則破壞牙列與唇肌之間的平衡,根據(jù)咬唇習慣的不同,可導致下頜后縮或前突;咬物習慣則破壞局部肌肉平衡,導致局部開牙合甚至面部中下三分之一的形態(tài)異常。
二、 肌功能檢查
面頜肌肉功能的檢查,可通過問診、視診、觸診、X 線檢查、功能運動檢查等手段進行全面分析。(1)問診:主要是了解患者的主訴、病史,有無口腔不良習慣等。(2)視診:包括面部和口內檢查兩方面。面部檢查主要觀察面部左右對稱性、側貌凸度、口周肌肉緊張度、雙側口角高度、唇形等,還需觀察頸部側貌判斷胸鎖乳突肌以及舌骨肌群的緊張度,借以判斷頸部姿勢??趦葯z查主要是檢查牙齒萌出狀況,磨牙區(qū)咬合高度,牙弓、牙槽骨以及腭蓋的形態(tài),唇、舌系帶的長度及附著位置,舌體的大小及位置等。此外,還需觀察患者的口頜功能運動方式,檢查有無咬唇、伸舌、鼻呼吸、偏側咀嚼等不良習慣,并判斷有無開口度異常和下頜偏斜等情況。(3)觸診:主要著重于檢查左右側咀嚼肌形態(tài)和張力的差別,判斷有無偏側咀嚼習慣;檢查開閉口時顳下頜關節(jié)有無彈響、顳肌和咬肌有無壓痛等;檢查胸鎖乳突肌和舌骨下肌群的張力及對稱性。此外,還需了解牙槽骨和牙根形態(tài)等。(4)X線檢查:常規(guī)需拍攝曲面斷層片和頭顱側位片。除了常規(guī)檢查外,需通過曲面斷層片了解磨牙區(qū)咬合高度的對稱性、牙槽骨垂直高度、下頜角前切跡深度等;而頭顱側位片,除了檢查下頜骨以及牙合平面的傾斜度,還需檢查頸椎的形態(tài)和位置等。此外,建議常規(guī)拍攝關節(jié)片了解關節(jié)狀態(tài)。(5)口腔功能檢查:主要是檢查下頜運動功能,包括下頜張閉口運動時正中關系(CR)位和正中牙合(CO)位是否一致,前伸及側方運動是否有良好的尖牙保護牙合或組牙功能牙合,有無咬合干擾。必要時可配合肌電圖(EMG)、下頜運動軌跡描記圖(MKG)、牙合音檢查等。此外,尚須檢查發(fā)音、咀嚼、呼吸、張閉口等口腔功能活動有無異常。
三、 肌功能異常的預防和治療
(一) 肌功能異常的預防和阻斷矯治在嬰兒階段,主要是培養(yǎng)正確的喂養(yǎng)姿勢,禁止采取長期仰躺喂養(yǎng)的姿勢。在乳牙期應該注意口腔衛(wèi)生,養(yǎng)成刷牙習慣,防止齲齒,早期破除不良口腔習慣,為建立良好的口腔肌功能奠定基礎。在混合牙列期需去除導致患兒產(chǎn)生肌功能異常的因素,及早治療口腔基礎疾病,為建立良好的口腔肌功能奠定基礎。在這個階段,應檢查患兒的唇舌系帶的長度和位置,若舌系帶過短會限制舌尖及舌體的正?;顒?,導致舌尖運動障礙,影響發(fā)音,還可能形成異常吞咽和不良舌習慣,若患兒舌系帶短則應盡快行舌系帶延長術。若唇系帶附著過低,則會導致中切牙間隙,應待患兒的上頜側切牙萌出后,及時關閉上頜中切牙間隙,并切除附著過低的唇系帶。若患兒出現(xiàn)齲齒或牙齒早失的情況,應及時充填治療或修復缺失的牙齒,建立正常的咬合關系,鼓勵患兒雙側交替咀嚼及早處理;否則患兒可能拒絕患側咀嚼,養(yǎng)成偏側咀嚼習慣,繼而影響牙槽和頜骨發(fā)育。若患兒有口呼吸,則需先排除鼻咽呼吸道的問題,及早治療呼吸道疾病;若無,則需鼓勵患兒用鼻腔呼吸,夜間可戴用口罩或矯治器封閉嘴唇,訓練鼻呼吸。若患兒有吐舌、異常吞咽、吮指、咬異物等口腔不良習慣,應該重視患兒的心理問題,進行心理疏導,鼓勵患兒糾正不良習慣;若患兒不配合則考慮制作舌刺、前庭盾等矯治器幫助患兒去除不良習慣。
(二)早期治療
一)安氏Ⅰ類錯牙合安氏Ⅰ類錯牙合常伴有垂直向的咬合障礙。比如,前牙深覆牙合常伴有咀嚼肌功能亢進,進而導致磨牙區(qū)咬合高度降低。而前牙開牙合或后牙咬合不佳,則可能與咀嚼肌功能低下、導致磨牙區(qū)咬合高度升高有關,可采用后牙牙合墊、咀嚼口香糖、舌體上抬訓練,以按摩面部和舌骨肌群,削弱咀嚼肌功能。治療宜進行咀嚼肌功能訓練,要求牙齒閉合后,舌尖抵住下前牙舌側頸部,舌體部向兩側膨脹壓迫牙弓,同時咀嚼肌和顳肌收縮以咬緊牙齒,繼而放松,再咬緊,致肌肉疲勞為止。每天練習3次左右。有文獻報道,骨性反牙合患者在正畸治療過程中持續(xù)“咬緊”放置于牙齒間的小圓片(5 min/h,每天持續(xù)6 h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SN-MP角由治療前的37.7°變?yōu)?3.5°。亦有病案報道,安氏Ⅰ類開牙合患者在正畸治療過程中配合咬肌功能訓練,即緊咬牙來輔助磨牙的壓低,不僅效果理想,而且療程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回顧性研究表明,短期咀嚼肌功能訓練不足以控制后牙垂直高度。因而,咀嚼肌的訓練需要長期堅持,并持續(xù)至保持階段。
二)安氏Ⅱ類錯牙合Ⅱ類錯牙合畸形的機制可能涉及到上牙槽以及牙弓發(fā)育過度、上頜牙弓狹窄以及下頜發(fā)育不足等,針對具體的發(fā)病機制,可配合不同的肌功能訓練進行。不良的舌習慣、異常吞咽、口呼吸、上頜牙弓狹窄都會導致下頜骨向后下旋轉,上唇發(fā)育欠佳,上頜前突,開唇露齒。治療首先需排除引致這些不良習慣的病理因素;若有,則需及時治療。比如,患兒唇舌系帶附著異常,需先行系帶成形術;患兒有鼻炎呼吸道疾病,則需要及早治療,建立正常的鼻呼吸。上前牙前突可進行口輪匝肌訓練,增加上唇肌張力,促進上、下唇自然閉合,避免開唇露齒加重。具體方法是用兩手小指牽拉口角,使口唇做收縮閉攏動作,反復練習,每日早晚練習,致肌肉疲勞為止。此外,可結合前庭盾、吹口哨、張閉口訓練等鍛煉口輪匝肌,促進患者口唇閉合,從而減輕上頜前突。上牙弓狹窄一般需制作擴弓裝置擴大牙弓,增加固有口腔空間。若患兒同時進行舌體上抬訓練,可有利于改善牙弓內外肌張力平衡,改善呼吸功能,更有利于牙弓狹窄的改善。下頜后縮或發(fā)育不足與翼外肌功能亢進有關,可早期進行翼外肌功能訓練。方法如下:確定好當前的最大咬合接觸位后,使下頜緩慢前伸超過上頜前牙切緣,在生理限度內盡量伸至上切牙唇側前方,稍停后再緩慢地將下頜退回至最大咬合接觸位處。每日早晚練習,至肌肉感到疲乏為止。在進行翼外肌鍛煉前必須檢查咬合關系,確認是否存在妨礙下頜前伸的因素。如上牙弓狹窄、個別牙錯位等可導致牙合干擾,妨礙下頜前伸建立中性咬合關系,則須先予以糾正,再進一步診斷是否需要進行翼外肌訓練。如果患者下頜后縮比較嚴重,則還需要制作功能矯形器,如斜面導板、肌激動器、Twin-Block、Frankel Ⅱ矯治器等引導下頜前伸,刺激咀嚼肌,改變口周肌的動力平衡,從而促進牙弓和頜骨的發(fā)育。
三) 安氏Ⅲ類錯牙合若上頜反覆蓋小,下頜能后退至對刃時,此時骨骼畸形不嚴重,應早期積極治療。常規(guī)的方法是:乳牙期戴用牙合墊矯治器;替牙期制作前牽引裝置配合擴弓治療,戴用Frankle Ⅲ等功能矯形器來矯治功能性和早期的骨性反牙合;恒牙期常規(guī)固定矯治。若配合上唇肌功能訓練,則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做法是用拇指和食指壓住下唇,盡量只用上唇來鼓動嘴唇運動,每天可重復3 ~ 5次。此外,還可配合舌體上抬訓練、張閉口訓練等減弱咀嚼肌功能,促進下頜骨后下旋轉,從而利于反牙合的糾正。
四、小結
口頜面部肌肉的協(xié)調與平衡對于牙列咬合的調節(jié)效應早已被廣為接受,其對正畸治療和穩(wěn)定的影響也一直引起正畸學者的重視,早在1906年就有學者提出肌功能訓練和矯治的概念。日本的近藤悅子博士依據(jù)多年臨床實踐和觀察,系統(tǒng)性地闡述了肌功能對于正畸治療以及治療后穩(wěn)定的重要作用,將肌功能訓練作為正畸治療的重要部分,已取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目前,在正畸臨床實踐中,很多正畸醫(yī)生把肌功能訓練跟傳統(tǒng)的固定正畸矯治技術結合起來,治療了不少疑難病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肌功能訓練療效確定性欠佳,短期內難以看到直觀的效果,需要患者長期持續(xù)堅持和配合,其療效依賴于醫(yī)生觀念的更新和患者的理解和合作,目前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正畸輔助方法在臨床上應用。
--------本文摘自中國知網(wǎng)期刊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