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史克牙醫(yī)匯
無牙頜印模的重要性
全口義齒是一種技術敏感性很強的特殊修復體,每一臨床操作步驟都會影響到最終修復體的質量。而無牙頜印模及模型的制取對于全口義齒的固位、穩(wěn)定、美觀以及最終咀嚼效能等各方面均有著基礎性和關鍵性的影響。
全口義齒的固位力主要來源于邊緣封閉所形成的大氣壓力,因此印模伸展的范圍、邊緣的形態(tài)、邊緣是否止于有彈性的軟組織上等都會影響到全口義齒的固位效果。
全口義齒的穩(wěn)定主要取決于牙槽嵴的高度,當牙槽嵴吸收嚴重時,尤其下頜牙槽嵴吸收低平時,必須考慮到如何利用一些解剖結構才能獲得義齒良好的穩(wěn)定,例如磨牙后墊、下頜舌骨后凹等部位,在制取印模時這些部位必須伸展到位。
全口義齒修復的目標是通過人工牙恢復患者缺失的牙列,全口義齒人工牙排列合理與否會影響到患者后續(xù)的咀嚼效能,而人工牙的排列位置應在無牙頜的一些解剖標志的指導下完成,在制取印模時應將這些解剖標志清晰準確地記錄并轉移到模型上,例如上頜的切牙乳頭、下頜的磨牙后墊、頰板區(qū)等。
全口義齒修復同時還應通過基托的厚度及形態(tài)來恢復患者牙槽骨的吸收量,這樣才能恢復患者面下三分之一的形態(tài)和美觀,而牙槽骨的吸收量也應通過印模邊緣的厚度及形態(tài)反映到模型上,才能制作出符合美觀要求的全口義齒;除此之外對于一些牙槽嵴表面黏膜的特殊情況,例如松軟牙槽嵴、表面黏膜過薄等則應采用開窗印?;驂毫τ∧5确椒▉碇迫 ?/p>
總之,無牙頜的印模技術在全口義齒修復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
無牙頜印模及模型要求
1、無牙頜印模要求
精確的組織解剖形態(tài) 印模應獲得精確的義齒承托部位的組織解剖形態(tài),以保證義齒基托與支持組織密合,有良好的固位力。由于口腔的各部分組織各有其不同的解剖特點,缺牙時間不一致,且牙槽嵴各部位吸收不均勻而高低不平。
在采取印模時,要使用正確的材料和方法,并應注意壓力要均勻,否則影響印模的準確性。在有骨突、骨嵴、血管、神經(jīng)的部位,應緩沖壓力。對組織活動性較大的部位,如上頜前部松軟黏膜,應防止壓力過大而使其變形。
適度的伸展范圍 印模范圍的大小,決定全口義齒基托大小。在不妨礙黏膜皺襞、系帶以及軟腭等功能活動的條件下,應充分伸展印模邊緣,以便充分擴大基托的接觸面積。
義齒的固位力與基托的接觸面積成正比,即接觸面積越大,固位力也越大。此外,無牙頜上單位面積所承受的咀嚼壓力與接觸面積成反比,即接觸面積越大,無牙頜上單位面積所承受的咀嚼壓力越小。
無牙頜印模的邊緣要與運動時的唇、頰和舌側黏膜皺襞相貼合,還要充分讓開系帶,不妨礙唇、頰和舌系帶的功能運動。印模邊緣應圓鈍,有一定的厚度,其厚度與牙槽骨吸收的量有關。上頜后緣的兩側要蓋過上頜結節(jié)到翼上頜切跡,后緣的伸展與后顫動線(或腭小凹后2mm)一致。下頜后緣蓋過磨牙后墊的二分之一或全部,遠中舌側邊緣向遠中伸展到下頜舌骨后間隙,下緣跨過下頜舌骨嵴,不應妨礙口底和舌運動。
反映周圍組織的功能形態(tài) 即要制取功能性印模。取印模時,在印模材料可塑期內進行肌肉功能整塑,由患者自行或在醫(yī)師的幫助下進行,唇、頰和舌做各種動作,塑造出印模的唇、頰、舌側邊緣,與功能運動時的黏膜皺襞和系帶相吻合。以便所形成的義齒基托邊緣與運動時黏膜皺襞和系帶相吻合,防止空氣進入基托與無牙頜的組織面之間,達到良好邊緣封閉。
2、無牙頜模型的要求
無牙頜模型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兩點:
① 很好地顯示無牙頜所有的解剖標志及邊緣形態(tài)。
② 具有一定的強度,模型最薄處的厚度應至少達10 mm。
如何制取無牙頜印模及模型
二次印模技術是保證精確的無牙頜印模的基本方法,其精髓在于印模邊緣的制取。全口義齒的邊緣影響到義齒的固位、穩(wěn)定及美觀。與全冠邊緣位于牙體組織上相比,全口義齒的邊緣位置是在軟組織上,這些軟組織又隨著口腔功能運動會有變化,可想而知其邊緣在印模制取時的難度及重要性。因此在二次印模時提倡邊緣整塑及功能印模。
1、初模制取
初模制取很重要,應選擇合適的成品托盤將所有與修復有關的解剖標志制取出來。
上頜應包含唇、頰前庭的充分伸展、唇系帶、頰系帶及上頜結節(jié)、翼上頜切跡、腭小凹等,下頜應包括磨牙后墊、頰板區(qū)、下頜舌骨后凹及唇、舌前庭的充分伸展。目前市場有一種可測量的無牙頜初模托盤基本可滿足臨床要求。如圖1、圖2所示。
圖1 一種根據(jù)測量牙槽嵴寬度選擇的成品無牙頜托盤,該托盤與成品塑料托盤相比,下頜后緣及舌側具有更合適的伸展,把手及指支托設置更加適合操作
圖2 采用上述托盤制取的無牙頜初模,包含了全口義齒修復的主要解剖標志,邊緣伸展適度
2、個別托盤的制作
個別托盤的制作應注意把手及指支托的放置。上頜及下頜個別托盤的把手應放在前牙區(qū),高度約15 mm,寬度約15mm。下頜指支托應放在磨牙區(qū),高度宜低于合平面,舌側為凹面。
個別托盤的材料可選用自凝樹脂或光固化樹脂片,厚度約2 mm。如圖3所示。
圖3 采用光固化樹脂片制作的上、下頜個別托盤
3、邊緣整塑
邊緣整塑應分區(qū)逐步進行。待邊緣整塑蠟結固前進行肌功能修整。
在上頜,提倡讓患者行下頜左右擺動做上頜結節(jié)區(qū)頰間隙的修整、撅嘴做頰系帶區(qū)的肌能修整、下拉患者上唇做唇系帶區(qū)的修整、發(fā)“啊”音做后堤區(qū)修整;在下頜,提倡讓患者用舌體舔前部把手做下頜舌翼區(qū)的修整、撅嘴及咬合做下頜頰翼區(qū)及咬肌區(qū)的肌能修整。
在行邊緣整塑過程中,切忌過度的肌功能運動,如讓患者舌體伸出左右擺動、醫(yī)師過度牽拉上唇左右擺動等。這些過度的肌功能修整會造成全口義齒邊緣過短,影響其固位。如圖4所示。
圖4 邊緣整塑后的上、下頜個別托盤
4、二次印模
二次印模時應選擇流動性好的印模材料,且該印模材料能夠在邊緣回切1 mm 的個別托盤上將功能狀態(tài)下的軟組織形態(tài)反映到二次印模上。因此在二次印模過程中,患者及醫(yī)師輔助的肌功能運動應在印模材料結固過程中連續(xù)完成。同時,應注意印模料不宜過多,且托盤的邊緣應覆蓋印模材料。
個別托盤的準確位置非常重要,放偏會影響印模材料的均勻厚度及邊緣的準確性。如圖5所示。
圖5 采用聚醚制取的上、下頜精細印模
5、模型的灌制
模型的灌制非常重要,要把印模制取的邊緣位置、厚度精確地轉移到模型上。
提倡圍模灌注方法,可采用圍蠟或石膏圍模的方法。當然對于有經(jīng)驗的醫(yī)師也可直接采用超硬石膏灌模,但要注意邊緣的保護和圍堤的高度。
通常圍堤的高度為3~5mm,與前庭溝底無倒凹。對于最終的工作模型還應注意硬區(qū)的緩沖和后堤區(qū)的修整。如圖6、圖7所示。
圖6 用蠟條圍模法進行上、下頜模型灌注
圖7 最終形成的上、下頜工作模型
一步一步的標準化操作保證了印模的精確與符合生理功能;精確的印模及模型為全口義齒的后期制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才能為成功制備全口義齒修復體提供堅實保障。
作者簡介
張玉梅,女,博士。第四軍醫(yī)大學口腔醫(yī)院修復科副主任,教授、主任醫(y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華口腔醫(yī)學會口腔修復專業(yè)委員會常委,中華口腔醫(yī)學會口腔材料學專業(yè)委員會常委,《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上??谇会t(yī)學雜志》、《口腔材料與器械雜志》和《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編委。
一直從事口腔修復學醫(y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省、市基金3項。參加完成了國家“863”項目、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課題等項目。已發(fā)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錄30篇,主譯專著2部,副主編專著1部。獲得軍隊醫(yī)療成果一等獎1項、陜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掌握臨床各類義齒修復技術,在全口義齒規(guī)范化操作及提高義齒質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參編第七版《口腔修復學》全國規(guī)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