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88651307

牙醫(yī)—我們只有好產(chǎn)品

daqiula.cn

首頁口腔影像 牙科X線攝片知識點

牙科X線攝片知識點

2015年12月18日10:52  人氣:-

一、正常牙片

牙片又稱根尖片,它可以顯示牙釉質(zhì)、牙本質(zhì)、牙骨質(zhì)等牙體硬組織、牙髓軟組織和牙周膜、牙槽骨、牙齦等牙周組織的組織結構情況。正常牙片的組織結構情況如下:

1.牙釉質(zhì)

被覆在牙冠的牙本質(zhì)表面,屬人體中鈣化程度最高的組織,X線片上影像密度最高。牙釉質(zhì)在后牙牙合面、前牙切緣最厚,由牙合面和切緣向側方至牙頸部逐漸變薄,終止于牙頸部。

2.牙本質(zhì)

礦物質(zhì)含量較釉質(zhì)少,x線影像的密度稍低于牙釉質(zhì)。牙本質(zhì)圍繞牙髓構成牙齒主體,形狀與牙體外形一致。

3.牙骨質(zhì)

被覆于牙根表面牙本質(zhì)上,很薄,其礦物質(zhì)含量與牙本質(zhì)相似,在X線片上影像與牙本質(zhì)不易區(qū)分。

4.牙髓腔

位于牙齒的中央,內(nèi)含牙髓軟組織,x線片上顯示為密度低的影像。下頜磨牙髓腔似“H”形,上頜磨牙髓室多呈圓形或橢圓形。年輕人牙髓腔較為寬大。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繼發(fā)牙本質(zhì)形成,其牙髓腔逐漸變窄,根管逐漸變細。

5.牙槽骨

為上下頜骨包圍牙根的突起部分。牙槽骨在X線片上顯示的影像比牙密度稍低。上牙槽骨密質(zhì)骨薄,松質(zhì)骨多,骨小梁呈交織狀,x線片顯示為顆粒狀影像。下牙槽骨密質(zhì)骨厚而松質(zhì)骨少,骨小梁呈網(wǎng)狀結構,牙間骨小梁多呈水平方向排列,而根尖部有時見放射狀排列,骨髓腔呈三角形或大小不等的圓形低密度影像。注意:牙槽骨的正常高度應達到牙頸部。

6.骨硬板

即固有牙槽骨,為牙槽窩的內(nèi)壁,圍繞牙根,骨硬板在x線片上顯示為包繞牙根的連續(xù)的高密度線條狀影像。

7.牙周膜

是介于牙槽窩和牙骨質(zhì)之間的結締組織。x線片上顯示為包繞牙根的連續(xù)不斷的寬度均勻一致的低密度的線條狀影像,其厚度約為0.15-0.38mm。

二、根尖周病牙片

根尖周病x線片檢查十分必要,能確定病變的性質(zhì)、程度及范圍,有助于治療方案的制定。

(一)急性根尖周炎

早期x線片一般看不出根尖周骨質(zhì)改變,有時牙周膜間隙略有增寬;隨著病情發(fā)展,可見以病源牙為中心,骨質(zhì)破壞程度較重,呈彌散性破壞,邊界不清。膿腫形成后,根尖部出現(xiàn)毛玻璃狀的骨質(zhì)破壞區(qū),邊界不整齊,形態(tài)不規(guī)則,范圍局限。

(二)慢性根尖周炎

依病變的性質(zhì)不同,分為四種:

1.慢性根尖膿腫

x線片表現(xiàn)為患牙根尖區(qū)呈彌散性,邊界不清楚,形狀不規(guī)則的低密度透射區(qū),密度不均勻,根尖區(qū)骨硬板消失,周圍骨質(zhì)呈云霧狀。

2.根尖肉芽腫 x線片顯示在病源牙的根尖、根側方或根分叉有圓形或橢圓形的密度減低,病變范圍較小,直徑一般不超過1cm,周界清晰,無致密骨白線。病變周圍的骨質(zhì)正?;蛏宰冎旅?。

3.根尖囊腫 臨床上多有齲齒、畸形牙等病源牙存在,x線片顯示以病源牙根尖為中心,形成大小不等的邊緣清晰銳利的圓或卵圓形的低密度透射區(qū)。其特點是病源牙的根尖位于囊腔中,囊腫邊緣有一薄層致密骨白線。注意:當囊腫繼發(fā)感染時,其致密骨白線可消失。

4.致密性骨炎 患牙根尖區(qū),骨小梁增多、增粗,骨質(zhì)密度增高,骨髓腔變窄甚至消失。與正常骨組織無明顯分界。根尖部牙周膜間隙可增寬,根尖無增粗膨大。

(三)牙骨質(zhì)增生

由于增生的牙骨質(zhì)沿牙根不斷沉積,使患牙牙根增粗變大。如僅位于根尖,則表現(xiàn)為根尖呈球狀增生;如波及整個牙根,則牙根體積膨大,有的可見牙周膜間隙消失,與牙槽骨發(fā)生粘連。

三、牙周病牙片

(一)牙槽骨破壞的形式

牙周病主要表現(xiàn)為牙槽骨的吸收破壞,x線片(圖3-2-2)顯示牙槽嵴頂及骨硬板模糊、消失,牙槽嵴高度降低。

牙周炎所引起的牙槽骨吸收可分為四種類型:

1.水平型吸收 為最常見的吸收形式,牙槽間隔、唇頰側或舌側的嵴頂邊緣從嵴頂向根端方向呈水平吸收,使牙槽嵴高度降低,通常形成骨上袋。同一牙四周的破壞程度不一定相等。

2.垂直型吸收 牙槽骨發(fā)生垂直或斜行吸收,與牙根面之間形成一定角度的骨缺損,牙槽嵴高度降低不多,但牙根周圍的骨吸收較多。此型吸收大多形成骨下袋。

3.凹坑狀吸收 指牙槽間隔的骨嵴頂吸收,其中央部分破壞迅速,而頰舌側骨質(zhì)仍保留,形成彈坑狀或火山口狀缺損。一般牙周炎患者凹坑狀骨吸收約占全部骨缺損的35.2%,在下頜牙齒約占62%,后牙約為前牙的2倍。

4.其他形式的骨變化 反波浪形骨吸收等。

(二)牙周病的X線片結果判讀

1.成人牙周炎

表現(xiàn)為水平型牙槽骨吸收,x線片主要顯示牙齒近遠中的骨質(zhì)情況,牙槽嵴頂?shù)拿苜|(zhì)骨消失,前牙牙槽嵴變平,后牙呈凹陷,且牙槽嵴邊緣不光滑,上部骨紋理稀疏紊亂。牙槽嵴頂?shù)接匝拦琴|(zhì)界的距離超過2mm,則可認為有牙槽骨吸收。

牙槽骨吸收一般按吸收區(qū)占牙根長度的比例來描述,通常分為三度:

I度:牙槽骨吸收在牙根的頸1/3以內(nèi)。

Ⅱ度:牙槽骨吸收超過根長1/3,但在根長2/3以內(nèi),或吸收達根長的1/2。

Ⅲ度:牙槽骨吸收占根長的2/3以上。

注意:如x線片看到牙槽嵴高度雖已降低,但吸收的邊緣整齊,骨嵴頂端致密呈白線狀,骨小梁致密且排列整齊,則表明牙槽骨的破壞已停止或修復。

2.青少年牙周炎

(1)局限型

第一磨牙的近遠中均有垂直型骨吸收,形成典型的“弧形吸收”。在切牙區(qū)多為水平型骨吸收。有的還可見牙周膜間隙增寬,硬骨板模糊;骨小梁疏松等。

(2)彌散型 

主要表現(xiàn)為全中牙槽骨廣泛吸收,骨小梁紊亂模糊、骨髓腔增大,牙周膜間隙增寬,骨硬板消失。

3.快速進展性牙周炎

在一段時間內(nèi),可連續(xù)觀察到全口牙槽骨吸收破壞廣泛,進展迅速,而得一磨牙和切牙區(qū)的牙槽骨吸收并不一定比其他外牙槽骨吸收嚴重。X線檢查作為對照觀察,可了解骨質(zhì)破壞情況。

4.青春前期牙周炎

X線檢查可發(fā)現(xiàn)牙槽骨呈不同程度的水平吸收,破壞速度很快。局限型只侵犯少數(shù)乳牙,部位不定,不伴有全身癥狀,骨破壞的速度比彌散型緩慢。

四、阻生智齒牙片

由于牙槽骨位置不夠或周圍存在阻力,不能萌出至正常位置的第三磨牙,稱為阻生智齒。X線檢查對阻生牙的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其目的是為了確定或了解:

1.阻生智齒的位置 低位或高位阻生;部分或完全阻生;軟組織內(nèi)或骨內(nèi)阻生。

2.阻生智齒的方向 前傾或后傾位;水平或垂直位;側向或頰舌向阻生。

3.阻生智齒本身狀況 有無齲齒、齲壞程度或根尖炎癥等。

4.阻生智齒與鄰牙的關系 鄰牙是否與阻生牙位置緊密,是否有齲壞或根尖周感染,牙槽骨的吸收程度,牙根尖是否吸收。

5.牙根數(shù)目及形態(tài) 牙根有無彎曲,根尖是否增生肥大,牙根與頜骨有無粘連。牙根分叉的大小,牙根長短粗細。

6.牙根與下牙槽神經(jīng)管的距離和磨牙后間隙的大小等,有利于正確判斷鑿骨間隙的多少。

五、正常全口曲面斷層片

正常全口曲面斷層片分為上頜、下頜、全口牙位三種位置,其中以全口曲面斷層片最為常全口曲面斷層片可以在一張膠片上顯示雙側上、下頜骨,上頜竇、顳下頜關節(jié)及全口牙齒等,即全口牙齒及整個頜骨被平面展開于曲面斷層片,下頜骨升支髁狀突、喙突、下頜孔、行向前下的下頜管、前磨牙區(qū)根尖下方的頦孔均能顯示。上牙根尖上方的橫行致密影像為硬腭。硬腭正中上方密度低的影像為鼻腔,顴骨、顴弓影像也可部分顯示。頜骨中央有時可見縱行致密影,為頸椎投影重疊所致。

全口曲面斷層片常用于觀察上下頜骨腫瘤、外傷、炎癥、畸形等病變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下頜位曲面斷層片和上頜位曲面斷層片則分別主要用于觀察下頜或上頜的病損,其所顯示的相應影像??杀仍谌谘牢磺鏀鄬悠细鼮榍宄?。

來源華姐口腔網(wǎng)


網(wǎng)友熱評

電話咨詢 產(chǎn)品中心 短信咨詢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