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鵬,蓋蘭珍,瑪莉婭,新疆克拉瑪依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口腔科
拔牙并發(fā)癥引起上頜竇穿孔以上頜第一磨牙常見,其次是上頜第二磨牙和第二雙尖牙。第三磨牙拔除后出現(xiàn)上頜竇穿孔極為罕見。筆者遇到1例,現(xiàn)報道如下。
1病例報告
患者,女,33歲,維吾爾族,因右上后牙齲壞要求拔除。檢查:右側上頜第三磨牙中位垂直阻生。遠中鄰牙合面齲壞、無叩痛、牙齦無紅腫。手術按常規(guī)2%鹽酸利多卡因麻醉、分離牙齦、牙挺自近中頰角插入,順利完整挺出患牙,見患牙牙根粗大、融合根。
置紗卷壓迫止血,告知拔牙后注意事項,患者離去。拔牙后約3 h患者復診訴:拔牙后0.5 h去除止血紗卷,吸氣時覺空氣由鼻腔經(jīng)拔牙窩流往口腔。
查體:右上頜第三磨牙拔牙窩內空虛,鼻腔鼓氣試驗見泡沫從拔牙窩冒出,診斷“右上頜第三磨牙拔除致右上頜竇穿孔”,用碘仿紗條填塞牙槽窩,縫合拔牙創(chuàng),以固定紗條;囑患者切忌鼻腔鼓氣、避免強力噴嚏,予口服消炎藥預防感染;5~7 d換碘仿紗條1次,4周后拔牙創(chuàng)口愈合,上頜竇瘺已封閉。
2討論
上頜竇位于上頜骨內,系鼻竇中容積最大且與牙根關系密切。竇腔呈錐體形,上頜寞的下壁由前向后蓋過第一雙尖牙到第三磨牙的根尖,與上述根尖之間隔以較厚或較薄的骨質,或無骨質而僅覆以黏膜,其中上頜第一磨牙根尖距上頜竇下壁最近。
因此拔牙引起口腔上頜竇穿孔以拔除上頜第一、二磨牙時為多見;上頜第三磨牙位置靠后,且牙根遠中骨質甚薄,牙根多為融合根,鄰牙或骨性阻力較小.拔除相對容易。因此拔除上頜第三磨牙造成口腔上頜竇穿孔者罕見。本例患者術后攝口腔曲面斷層片顯示(附圖1):雙側上頜竇氣化非常好、竇腔較大、呈多房型,竇腔底部達上頜磨牙根尖水平以下,磨牙根尖不同程度位于上頜竇腔內,存在解剖結構上的缺陷,表明此例右上頜第三磨牙拔除導致上頜竇穿孔與上頜竇解剖結構有關。
因此臨床上拔上頜磨牙應注意其牙根與上頜竇下壁的關系,有條件者術前宜攝X光片,了解牙齒與上頜竇的關系,以免穿通竇壁造成上頜竇穿孔。如果懷疑上頜竇口腔穿通,可以利用血凝塊的穩(wěn)定作用,將可吸收材料置于拔牙創(chuàng),囑患者不要做鼻腔鼓吹可以預防瘺的發(fā)展。如果穿孔的直徑小于或等于4mm,這樣做會比較有效。如果較大,則應該用適當?shù)陌昙夹g修復來避免發(fā)展為鼻竇炎或感染。
來源:口腔醫(yī)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