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診】
1.知情同意,包括解釋風險、替代治療或不處置。
2.確認局麻充分后,橡皮障隔離。
3.進入根管系統(tǒng),確定工作長度(將銼寬松地置于距根尖1mm,拍攝X線片)。
4.首先使用1.5%次氯酸鈉(20ml/根管,5分鐘)緩慢沖洗根管系統(tǒng),然后使用生理鹽水(20ml/根管,5分鐘)沖洗,沖洗針頭距根尖1mm。
5.紙捻干燥根管。
6.氫氧化鈣、抗菌糊劑或液體(總共0.1至1毫克/毫升)導入根管。
7.臨時修復開髓口。
【復診】(通常初診后2至4周)
1.首先進行臨床檢查,確認患牙觸診或叩診無中至重度敏感,如有上述癥狀、竇道或腫脹,重復第一次治療。
2.確認局麻充分后(3%甲哌卡因,不含腎上腺素),橡皮障隔離。
3.進入根管系統(tǒng):17%EDTA(30毫升/根管,5分鐘)去除根管內(nèi)封藥,最后使用生理鹽水(5毫升/根管,1分鐘)沖洗。
4.紙捻干燥根管。
5.一根預彎的25號K銼超出根尖孔2毫米,旋轉(zhuǎn)后誘導根尖出血,目標是整個根管充滿血液至釉牙骨質(zhì)界水平。
6.一旦血凝塊形成,將一片預制的膠原小心的放在血凝塊上方,作為內(nèi)屏障來放置約3毫米后的白色MTA或Biodentine。
7.將一層(3至4毫米厚)玻璃離子輕輕地墊在生物活性冠屏障上,光照40秒。
8.將增強復合樹脂修復體置于玻璃離子上。
9.病例需治療后3個月、6個月隨訪,然后每年隨訪1次,共4年。
來源:KQ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