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應使用鈍頭帶刻度的牙周探針。
2.探針須與牙長軸平行,探針的尖端緊貼牙面,探人袋底后記錄從袋底到齦緣的距離(mm),即探診深度。探鄰面時探針緊靠接觸區(qū),尖端可略向鄰面中央傾斜。
3.探查同一牙面較寬的牙周袋時,應提插式移動,以探明不同深度的牙周袋狀況。
4.探診時支點要放穩(wěn),用力不可過大,力量掌握在20-25g。
5.探測牙周附著水平時,必須要找準釉牙骨質界位置,才能測量準確。記錄袋底到釉牙骨質界的距離,即為附著喪失程度;若該牙有牙齦退縮,則附著喪失程度是只指牙齦退縮的毫米數(shù)加上袋底到齦緣的距離。
6.探診后應記錄是否出血,即BOP陽性與否。
【注意事項】
1.在牙齦急性炎癥期,患牙的探診深度會大于實際的袋深,應在急性期過后,重新探查,獲得真實的探診深度。
2.對于牙齦炎癥較重且伴有全身疾病如風濕性心臟病等,在做全口牙周探診前,應視需要服用抗生素。
3.多根牙應探查根分叉處有無牙周袋。
來源:醫(yī)學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