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文獻閱讀--兩種不同快速擴弓器對鼻腔通氣和阻塞的影響
介紹
當診斷出青少年患有上頜弓發(fā)育不足時,通常需要骨性擴弓,將腭中縫分離,上頜快擴(RME)在眾多方法中應用較廣泛。
上頜骨占了約50%的鼻腔解剖結構。因此,如RME這類的治療會改變上牙弓的形態(tài),從而改變鼻腔的形態(tài)和功能。有研究指出,RME可以分離鼻腔外側壁,降低腭穹隆,豎直鼻中隔。這種方式會增加鼻腔容積,減少鼻阻塞,增加鼻通氣,有利于呼吸。但是,對于RME對鼻腔通氣和對呼吸的長期效果還不確定。
最初RME,即稱為TB RME,牙支抗的RME。近來,新型混合支抗TBB RME,以兩個微螺釘種植于腭部表面將力直接作用于上頜骨,來避免牙和牙槽骨的傾斜。
因此,隨機對照試驗來評估和對比,在生長期上頜發(fā)育不足青少年中應用傳統(tǒng)TB快擴和TBB快擴對鼻通氣和阻塞的影響。
材料和方法
取54個患者,其中40個同意參與關于鼻腔通氣和阻塞。
納入本研究者須滿足一下條件:
1、 由于上頜發(fā)育不足引起單側或雙側反合;
2、 年齡在8-13歲,在混合牙列期。
之前或正在行正畸治療,牙頜面畸形或唇腭裂不能納入。
擴弓前后取研究模型。所有患者均為安氏I分類,除了TB組的一位和TBB組的兩位存在安氏II類磨牙關系和輕度深覆合(3-4.5mm)。
40位受試者需要,在基線即治療前(T0),擴弓后(T1),去耳鼻咽喉科進行鼻腔測壓,測量前15分鐘用賽洛唑啉通鼻。
將受試者隨機分入TB組和TBB組(1.7×8mm的微螺釘)。(圖1)
數據分析
對研究結果鼻腔氣流和氣道阻塞,進行了線性回歸評估,調整了基線變量,進行比較。評估是在完整病例的基礎上完成的,由于缺少鼻腔氣流和阻力測量值,基于Rubin的概念,采用了多項插補(MI)的方法。年齡,性別和研究組的基線變量被用作估計模型中的預測因子。用回歸殘差的Shapiro-Wilk檢驗檢驗正態(tài)性假設,并且結果抗性顯示違反了正態(tài)假設,也用對數標度進行評估并以95%置信區(qū)間(CI)的平均比率表示,作為關聯測量。t檢驗來計算來檢驗TB和TBB組之間的差異。 P <0.05被認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所有的統(tǒng)計計算均使用SPSS 22版或STATA進行。
結果
40個分入TB和TBB組的受試者,平均年齡在9.7歲(SD 1.5),包括11個男孩和個女孩,TBB組,平均年齡在10.2歲(SD 1.4),包括10個男孩和11個女孩。
TB組平均擴弓量為4.8mm(SD±1.39),TBB組為5.48mm(SD±0.98)。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
在T0參加鼻腔的受試者,只有30人參加T1測量, 16人在TB組,14在TBB組。(圖2)
完整的病例分析顯示TBB組相比TB組擴弓后獲得了更好的通氣,平均差別在51.0 cm3 / s(P = 0.018)。 考慮到T1檢查的缺失值,MI后的評估顯示了類似的顯著差異,即52.7 cm3 / s(P = 0.020),有利于TBB組。
TBB組在鼻腔氣道阻力降低方面也更多(表1)。對于完整的病例分析,TBB組氣道阻力明顯低于TB組,平均差異為-0.21 Pa s /cm3(P= 0.01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05)也在結果變量的對數轉換之后。MI后的評估顯示非常相似。
討論
TBB組可獲得更好的鼻通氣和更少的鼻阻塞。文獻報道,正常人在去充氣后的平均總鼻阻力在0.15和0.5Pa·s / cm之間
當評估鼻腔通暢時,仍然缺乏有效的正常值,這是一個主要問題。鼻粘膜的廣泛變異性受到多種內因和外因的影響,使得在去充血之前比較不同受試者之間的鼻通暢性是非常困難的。然而,在減肥之后,情況是不同的。擁擠的鼻道可以根據骨骼的影響進行評估
鼻腔測壓法是測量鼻通氣和阻塞最常用的方法。對于阻力值時,他們發(fā)現與身高和年齡有關系,而不是性別。在我們的受試者中,兩個群體在年齡和性別方面都相當一致。不幸的是,對象的高度沒有被測量。
兩種RME矯治器對鼻腔通氣和阻塞的影響可能是由于設計和它們傳遞力的方式。矯治器的設計可能會影響腭中縫的分開率。因為直接施力于上頜骨,與TB裝置相比,TBB的骨骼擴張速率可能更高。 Gunyuz Toklu等人(10)進行了一項前瞻性研究,旨在比較TB RME(n = 13)和TBBRME(n = 12)在一小組患者中的情況。他們得出的結論是,這兩種矯治器可產生類似的骨骼效應。在他們的研究中,沒有研究中腭縫線。樣本量是根據頰骨損失計算的,而不是骨骼的影響。數據的傳播相當高,平均比我們的樣本年齡大4歲。因此,當它涉及中腭縫線的骨骼擴張效應時,它們的結論可能是無效的。
來源:Amy006 浙一口腔正畸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