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88651307

牙醫(yī)—我們只有好產品

daqiula.cn

首頁美學修復 鑄造嵌體冠在短冠牙修復中的臨床應用

鑄造嵌體冠在短冠牙修復中的臨床應用

2015年10月14日14:16  人氣:-

鑄造嵌體冠有效提高了短冠牙修復時的固位,增強了抗力,操作簡便,安全性高在臨床牙冠較短的牙齒上制作全冠較為困難,嵌體冠結合嵌體與全冠的特點,同時從冠內與冠外獲得固位形,提高了修復體的固位力,增強了牙體組織的抗力。我們自1994—2001年間,對72名患者90顆短冠牙采用鑄造嵌體冠修復,效果滿意。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72例患者90顆短冠牙采用鑄造嵌體冠修復,其中男43人,女29人,年齡15—70歲。雙尖牙18 例,第一磨牙42例,第二磨牙30例。病因為隱裂牙29例,過度磨損20例,殘冠41例。在90顆患牙中,31顆作根管充填,其余作塑化治療。

1.2 材料 德國BeGo公司的Ni-Gr合金及磷酸鹽包埋材料,賀利氏公司的硅橡膠印模材料及超硬石膏。

1.3 修復方法 修復前對經(jīng)過完善根管治療的短冠牙,根據(jù)牙體缺損情況,先行銀汞合金核、樹脂核或鑄造核處理。因短冠牙齦胎距離短、咬合緊,多設計為鑄造嵌體冠。

1.3.1 牙體制備:常規(guī)全冠牙體制備,頰舌徑適當縮窄,根據(jù)可利用的殆面區(qū)域及固位設計的需要,用圓鉆在牙胎面預備1—2個寬度為1.5—2.0mm,抹度為2.5—3.0mm的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的洞形,用裂鉆修整洞形,使洞壁與冠軸壁平行,洞緣制備洞斜面,洞緣周圍須保留至少1mia的健康牙體組織或修復材料。完成后的嵌體冠邊緣應超過核邊緣達到健康牙體組織。

1.3.2 取模:先用壓齦線壓齦,取硅橡膠初印模,再將終印模材料用針筒打入牙合面洞內,完成終印模。檢查邊緣是否清晰、洞型是否完整,無異常用超硬石膏灌模。自凝塑料制作臨時冠。

1.3.3 試戴及黏固:將制作完成的嵌體冠口內試戴,檢查外形、邊緣、鄰接關系,咬合并調整至合適。口內隔濕、消毒、吹干、黏固。

1.3.4 定期復查:修復后每半年復查1次,臨床檢查嵌體冠的松動、脫落情況、邊緣密合度、牙周情況及咀嚼功能,并囑患者若有不適及時就診。

2 結果 用鑄造嵌體冠修復短冠牙,經(jīng)臨床1—7年的追蹤觀察,除1例因根尖病變拔除,1例因食物嵌塞重新修復,1例因牙牙合創(chuàng)傷冠折外,其余修復體固位良好,未見松動、脫落,其邊緣密合,未發(fā)現(xiàn)繼發(fā)齲及牙周組織病變,咀嚼功能良好,修復成功率達96.7%。

3 討論 無髓牙易引起折裂,而傳統(tǒng)的銀汞和樹脂充填、嵌體修復又不能提高牙尖抗力,因此,臨床上大面積充填治療牙齒,需用冠類修復;就隱裂牙而言,為防止隱裂的發(fā)展和患牙折裂,也應及時以全冠修復。此法對臨床牙冠高度足夠的患牙較易獲得滿意的效果,而對于嚴重磨損的后牙、未完全萌出的恒牙及缺損面積較大的短冠牙齒,常因缺乏足夠的固位和抗力而導致修復失敗。臨床上可以用手術方式增長臨床牙冠,但患者往往因對手術的恐懼及費用的增加而不能接受;采取增加基牙,用聯(lián)冠的形式來保證冠的固位,需多磨一顆健康牙;采用牙體制備時使軸壁互相平行、制作軸溝及針道等雖可增強固位力及抗力,但對牙冠較短的牙齒作用不大。嵌體是一種冠內固位體,全冠則為冠外固位體,嵌體冠將兩者相結合,同時從冠內和冠外獲得固位,解決了短冠牙齒制作全冠時的固位問題,恢復了短冠牙齒的外形及生理功能。冠的邊緣包繞于牙根頸部的牙體表面并與牙根表面相延續(xù),產生“環(huán)抱效應”,將壓力分散于整個剩余牙體組織,提高了牙根對縱裂的抗力,增強了短冠牙齒對抗垂直向牙合力及側方壓力的能力。

應用鑄造嵌體冠修復死髓短冠牙,患牙必須經(jīng)完善的根管治療或塑化治療?;佳姥拦谌睋p盡量在齦上,如果缺損略低于齦緣,應先切齦暴露根面,使最后修復體的邊緣超過齦邊緣,達到健康牙體組織。鑄造嵌體冠還能修復嚴重磨耗、髓腔凹窄的活髓短冠牙,但牙體制備時必須注意切勿損傷牙髓。對髓腔較大的活髓牙則不宜使用。 鑄造嵌體冠的臨床牙體制備操作簡單,無需進行根管制備,安全性高。嵌體洞型應用靈活,可根據(jù)各種不同的臨床條件,如牙體形態(tài)、牙髓活力、修復體長度、殘余健康牙體組織量等來設計胎面洞形的大小、形態(tài)、深度。

創(chuàng)傷牙合是引起牙折裂的重要致病因素,短冠牙齦胎距離短、咬合緊,在修復時極易形成創(chuàng)傷牙合,因此,嵌體冠戴人時的調牙合及黏固后的再調牙合是短冠牙修復中的重要步驟。同時,嵌體冠在制作時,牙合面牙尖斜度應降低,以減少側向力,避免胎創(chuàng)傷。

來源網(wǎng)絡

網(wǎng)友熱評

電話咨詢 產品中心 短信咨詢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