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留言|網站地圖

歡迎光臨陜西嘉友科貿有限公司官網

陜西嘉友科貿有限公司

熱門關鍵詞:口腔放大鏡熱熔牙膠充填系統(tǒng)牙線棒批發(fā)

口腔醫(yī)師|99個口腔外科學高頻必背考點

文章出處:嘉友網查看手機網址
掃一掃!口腔醫(yī)師|99個口腔外科學高頻必背考點掃一掃!
人氣:-發(fā)表時間:2016-06-27 17:40【

 

1 普魯卡因屬于脂類麻藥,利多卡因屬于酰胺類麻藥。

 

2 局麻藥作用時間從長到短依次為:布比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普魯卡因。

 

3 牙挺原理包括楔原理、輪軸原理、杠桿原理。

 

4 舌系帶最佳手術時間為1~2 歲。

 

5 牙槽骨最佳修整時間是拔牙后一個月。

 

6 糖尿病患者拔牙血糖最好控制在8. 88mmol/L 以下。

 

7 高血壓患者拔牙血壓最好控制在180/100mmHg 以下。

 

8 上頜第一磨牙與上頜竇關系密切。

 

9 拔牙后15~30 分鐘形成血凝塊,24 小時后開始機化。

 

10 牙種植體的愈合方式是骨愈合。

 

11 妊娠婦女最好在妊娠第4、5、6 月治療牙病。

 

12 外科手術最常用的止血方法是鉗夾、結扎止血法。

 

13 單一毛囊發(fā)生感染叫癤,多個發(fā)生感染叫癰。

 

14 干槽癥拔牙后2---3 天出現(xiàn)的持續(xù)性疼痛,拔牙窩內空虛、骨面暴露、牙槽壁觸痛、對冷熱敏感。有時拔牙窩內有腐敗變性血塊。

 

15 兒童頜下間隙感染最多來源于淋巴腺源性感染。

 

16 頜面部淋巴結炎感染主要來源于牙源性感染。

 

17 唇、舌、耳、鼻等離體組織如傷后不超過6 小時應設法縫回原處。

 

18 對于鱗癌的單藥化療中,平陽霉素是首選。

 

19 頜面部鱗癌最常見的遠處轉移是肺轉移。

 

20 甲狀舌管囊腫常發(fā)生于頸中線位置。

 

21 神經鞘瘤穿刺可吸出血性液體。

 

22 舌癌是最常見的口腔癌之一,好發(fā)于舌中1/3 側緣。

 

23 腺淋巴瘤可有锝99 同位素濃集現(xiàn)象。

 

24 頜面部癌和肉瘤最根本的區(qū)別是組織學來源不同。

 

25 口腔癌中首選的治療方案是外科手術。

 

26 有下唇麻木癥狀的腫瘤有惡性成釉細胞瘤、頜骨中心性惡性腫瘤。

 

27 成釉細胞瘤最易引起牙根吸收。

 

28 下唇癌不易發(fā)生區(qū)域淋巴結轉移。

 

29 淋巴管瘤好發(fā)于唇、頰、舌、頸部,腭部少見。

 

30 急性化膿性腮腺炎的致病菌主要是金葡菌。

 

31 玫瑰紅染色又稱為四碘四氯熒光素染色,此檢查適用于舍各倫綜合征。

 

32 黏液表皮樣癌大腺體常見于腮腺,小腺體常見于腭腺。

 

33 關節(jié)盤從前到后分為四個帶,即前帶、中間帶、后帶、雙板區(qū)。中間帶最薄,后帶最厚。

 

34 雙板區(qū)分上、下層,充滿神經血管,好發(fā)穿孔和破裂。

 

35 顳下頜關節(jié)手術于術后7~10 天開始練習開口。

 

36 人體鈣化程度最高的組織是釉質。

 

37 皮片越薄,移植成活力越強。

 

38 牙槽突裂植骨術多在9~11 歲,尖牙未萌出前。

 

39 局麻藥中可加入腎上腺素或新福林或渥克他加壓素,以減少術中出血、延長時間、術野清楚、延緩吸收、降低毒性。

 

40 表面麻醉臨床上常用2%~5%的利多卡因。

 

41 引流時24 小時內引流液不超過20~30m1 即可拔出引流條。

 

42 創(chuàng)口分為無菌、污染和感染創(chuàng)口。

 

43 甲亢病人拔牙時基礎代謝率控制在+20 以下脈搏不超過100 次/分。

 

44 牙拔出30 分鐘后,仍有明顯出血稱為拔牙后出血。

 

45 種植體之間和自然牙之間不能小于2mm,末端距下頜神經管不小于2mm。

 

46 慢性中央性頜骨骨髓炎,死骨和周圍組織分離時間是發(fā)病后3~4 周。

 

47 頜面部放線菌病膿液中有硫磺樣顆粒。

 

48 三凹征是指鎖骨上窩、胸骨上窩、肋間隙凹陷。

 

49 頜骨骨折最常見的體征是咬合錯亂。

 

50 口腔頜面部臨界瘤有成釉細胞瘤、多形性腺瘤等。

 

51 鱗癌最常見,約占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的80%以上。

 

52 第一腮裂囊腫位于下頜角以上及腮腺區(qū)。

 

53 第二腮裂囊腫常位于頸上部,大多在舌骨水平,胸鎖乳突肌上1/3前緣附近。

 

54 靜脈畸形可注射3%魚肝油酸鈉硬化劑。

 

55 成釉細胞瘤好發(fā)于下頜體和下頜角。

 

56 涎石病85%左右發(fā)生于下頜下腺。

 

57 唾液流量測定白蠟5g,咀嚼3 分鐘,全唾液量低于3m1 為分泌減少。

 

58 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的主要癥狀為下頜運動異常、疼痛、彈響和雜音。

 

59 顳下頜關節(jié)脫位的治療原則是復位和限制下頜運動。

 

60 目前治療三叉神經痛的首選藥物是卡馬西平。

 

61 周圍神經麻痹最為多見的是貝爾麻痹。

 

62 治療舌咽神經痛的原則是循序漸進,首先采用藥物治療。

 

63 口腔頜面部發(fā)育始于胚胎發(fā)育的第3 周。

 

64 胚胎發(fā)育的第8 周,胎兒的面部初步形成。

 

65 單側唇裂整復術宜在出生后3~6 個月內進行。

 

66 雙側唇裂整復術宜在出生后6~12 個月內進行。

 

67 國內常用的造影劑是40%的碘化油和60%泛影葡胺。

 

68 顯微外科術指2mm 以下的血管外科手術。

 

69 顯微外科術后室溫最好在25℃左右。

 

70 表層皮片厚度為約0.2~0. 25mm。

 

71 中層皮片厚度為約0. 38~0. 8mm。

 

72 隨意皮瓣血供特別豐富的部位長寬比可達4:1。

 

73 Z 字成形術側切口和中切口所成角度為60°,可增加軸長度的75%。

 

74 我國創(chuàng)用的前臂皮瓣屬于動脈干網狀血管皮瓣。

 

75 帶蒂皮瓣的斷蒂時間是在術后14~21 天。

 

76 術后72 小時內是游離皮瓣最容易發(fā)生血管危象的時候。

 

77 下頜骨移植常取第7、8、9 肋骨。

 

78 正常唾液每日分泌1000~1500ml。

 

79 煮沸消毒法加入2%碳酸氫鈉,沸點可達105℃。

 

80 醇類中最常用的消毒劑是乙醇,濃度為70%一80%。

 

81 三角形皮瓣前尖角在90°以上時可以直接縫合。

 

82 拔牙的禁忌證是6 個月內發(fā)生過心肌梗死、不穩(wěn)定的或最近才開始的心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未控制的心律不齊、未控制的高血壓。

 

83 下頜下腺炎的術式有下頜下腺導管取石術、下頜下腺切除術。

 

84 在牙拔除術中,病人的頭部應稍后仰,使上頜牙的平面約與地面成45”角,并使患者張口時下頜牙平面與地平面平行,下頜與術者的肘關節(jié)在同一高度或下頜較低。

 

85 固定義齒所.承受的牙合力,全部由基牙的牙周組織承擔。

 

86 腺源性感染最常見于下頜下間隙。

 

87 牙齦切除術是切除肥大增生的牙齦組織或病理性牙周袋的手術方法。

 

88 牙齦切除術的適應證有牙齦肥大或增生,牙冠矮短,有假性牙周袋存在者;或跟邊緣肥厚,齦乳頭圓鈍,跟邊緣不整齊,經基礎治療后,未能恢復正常形態(tài)者。

 

89 導致胎兒發(fā)生唇、腭裂畸形的藥物有抗腫瘤藥物、抗驚厥藥物、抗組胺藥物、治療妊娠性嘔吐的敏克靜和某些鎮(zhèn)靜催眠藥物。

 

90 上頜骨水平骨折采用頜間固定法。

 

91 上頜骨錐行骨折與上頜骨橫行骨折采用顱頜固定法。

 

92 下頜骨骨折采用頜間牽引復位法。

 

93 牙槽突骨折用金屬絲牙弓夾板將骨折片上的牙結化固定。

 

94 負壓引流主要用于頜面頸部大手術的術后引流。

 

95 顳下頜關節(jié)脫位以前脫位最常見。

 

96 典型翼頜間隙感染的表現(xiàn)是拔除下頜牙齒后漸進性張口受限和頜后區(qū)豐滿、壓痛。

 

97 面頸部感染出現(xiàn)水腫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頜面部軟組織疏松,不利于水腫消散。

 

98 腭大孔麻醉時,針刺部位靠后,會引起惡心干嘔。

 

99 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由于注射針偏向外后不能觸及骨面,或偏上越過乙狀切跡,而至局麻藥注入腮腺內麻醉面神經而發(fā)生暫時性面癱。

 

來源于悅牙網



推薦產品

宇森45度拔牙手機
宇森45度拔牙手機
宇森45度仰角氣動/電動拔牙手機、電動馬達45度仰角拔牙手機(1:4.2),無氣排,防氣腫!手機頭部體積小,減少了對術者視線的阻擋!科貿嘉友全國服務熱線029-88651307,17791999852

熱銷產品推薦

相關執(zhí)考參照

最新資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