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醫(yī)學》2016年12期——基礎研究篇
神經生長因子受體介導的黑色素瘤抗原編碼基因同源蛋白對牙髓細胞增殖的影響
陸夢婷,顏婭楠,唐鳳勤,祁勝財,張 旭,徐遠志
[摘要] 目的 探索神經生長因子受體介導的黑色素瘤抗原編碼基因同源蛋白(NRAGE)對人牙髓細胞(hDPCs)和小鼠成牙本質細胞(MDPC-23)細胞增殖的影響。 方法 重組慢病毒轉染細胞穩(wěn)定敲除hDPCs和MDPC-23的NRAGE表達,體外組織塊法原代培養(yǎng)hDPCs和MDPC-23,進而檢測NRAGE對hDPCs和MDPC-23的增殖影響。采用CCK-8法分析NRAGE對hDPCs和MDPC-2細胞增殖的影響,流式細胞術分析NRAGE對hDPCs和MDPC-23的細胞周期分布和細胞凋亡影響。免疫熒光法檢測NRAGE和NF-κB的表達和定位,分析NF-κB蛋白表達水平,并用IKK抑制劑處理細胞后,分析細胞周期和細胞凋亡。 結果 重組慢病毒轉染后NRAGE的mRNA和蛋白水平下降顯著。NRAGE敲減后抑制了hDPCs和MDPC-23的增殖活性和凋亡。NRAGE敲減后顯示hDPCs的G0G1期滯留顯著,而對MDPC-23沒有影響。同時,NRAGE敲減后激活NF-κB信號通路。IKK抑制劑可以抑制NRAGE敲除后對hDPCs和MDPC-23的細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結論 NRAGE敲減后抑制牙髓細胞的增殖活性。NRAGE通過NF-κB信號通路調控hDPCs的細胞周期和凋亡。
[關鍵詞] NRAGE;人牙髓細胞;MDPC-23;細胞周期;凋亡;NF-κB
3D打印無牙頜個別托盤的初步研究
林園園,鄭秀麗,廖國婷,魏天驕,馮劍橋
[摘要] 目的 探討3D打印無牙頜個別托盤較傳統(tǒng)方法制作的個別托盤①是否能有效減少臨床椅旁操作時間;②托盤印模面處理后與藻酸鹽印模材間的固位強度比較和變化。 方法 ①選取全口義齒修復患者10例,上頜為A組,下頜為B組,記錄3D打印法和傳統(tǒng)方法(自凝丙烯酸樹脂)制作個別托盤的椅旁工作時間;②測量3D打印托盤和傳統(tǒng)托盤(光固化樹脂和自凝丙烯酸樹脂)的印模面3種情況下(以不處理、打孔和涂布托盤粘接劑)與藻酸鹽印模材間的固位強度。 結果 ①A、B組3D打印法分別是34.37、28.19 min,傳統(tǒng)法分別是64.95、63.94 min,3D打印無牙頜個別托盤的時間均顯著少于傳統(tǒng)法的時間(P<0.05);②3D打印托盤表面涂粘接劑組固位強度為2.31 N/cm2,為組內最佳(析因方差分析P<0.01)。 結論 3D打印無牙頜個別托盤相對于傳統(tǒng)方法可有效減少椅旁工作時間;與藻酸鹽印模材間具有良好的固位強度,打孔及表面涂托盤粘接劑均可明顯提高其固位強度,表面涂粘接劑效果更明顯。
[關鍵詞] 快速成型技術;3D打??;無牙頜個別托盤;椅旁工作時間;固位強度
表面處理對托盤材料與加聚型硅橡膠結合強度的影響
陳 健,吳鳳鳴
[摘要] 目的 研究噴砂及涂布粘結劑對不同托盤材料與硅橡膠結合強度的影響。 方法 制作不銹鋼、自凝樹脂、光固化樹脂標準試件各40個,隨機分組,每組同材質試件各10個,空白組:對試件不做處理;噴砂組:對試件進行噴砂處理;粘結劑組:對試件涂布托盤粘結劑;噴砂+粘結劑組:對試件噴砂后涂布粘結劑處理,與硅橡膠材料在測試裝置中接觸結合,行拉伸實驗,記錄結果,計算結合強度。 結果 3種托盤材料均在噴砂加粘結劑處理時表現(xiàn)出最佳的結合強度;單獨使用噴砂時,樹脂材質托盤結合強度與空白組相比明顯提高,而不銹鋼托盤結合強度卻下降明顯;單獨使用粘結劑時,與空白組相比,3種材質托盤結合強度均有顯著提高。 結論 聯(lián)合使用噴砂和粘結劑可顯著提高托盤與硅橡膠結合強度,對樹脂材料托盤單獨使用粘結劑或噴砂有一定增加托盤結合強度的作用,金屬托盤使用粘結劑亦可增加托盤結合強度。
[關鍵詞] 噴砂;托盤粘結劑;結合強度;拉伸實驗
模擬口腔應力環(huán)境下鈷鉻烤瓷冠頸緣的優(yōu)化設計
王 寧,聶蓉蓉,榮 亮,錢冬冬
[摘要] 目的 研究鈷鉻烤瓷冠唇側頸緣不同材料、不同肩臺設計在不同應力情況下唇側頸部的應力分布規(guī)律,以期為鈷鉻烤瓷冠唇側瓷頸緣設計在臨床的應用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方法 采用三維有限元法結合Mico-CT 對上頜中切牙進行計算機模擬,分析鈷鉻烤瓷冠唇側頸緣不同材料、不同肩臺設計形態(tài)在兩種不同受力情況下的應力分布情況。 結果 鈷鉻烤瓷冠瓷頸緣頸部的應力與金屬頸緣頸部的應力差異很小,均在瓷的許用應力強度范圍之內,120°淺凹形肩臺更有利于保護牙體組織。 結論 鈷鉻烤瓷冠瓷頸緣結合120°淺凹形肩臺可承受正常的咬合力,臨床上瓷頸緣可能是鈷鉻烤瓷冠的一種選擇。
[關鍵詞] 應力分析;烤瓷冠;頸緣;肩臺
Mtwo鎳鈦器械分離的器械相關性研究
王南南,張棟華,牟永斌,葛久禹
[摘要] 目的 觀察臨床中廢棄的Mtwo鎳鈦分離器械特點,分析影響Mtwo鎳鈦器械分離的器械因素。 方法 隨機選取南京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口腔醫(yī)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臨床中廢棄的部分Mtwo鎳鈦器械,共計419支鎳鈦器械。在30倍顯微鏡下觀察鎳鈦器械尖端、刃部和螺紋形態(tài),將廢棄器械分為完整組、變形組和分離組。對于變形組和分離組器械進行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分析器械分離類型。 結果 臨床廢棄器械中,63.5% Mtwo鎳鈦器械表面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變形、缺損。分離器械占21.2%。4種不同型號的Mtwo器械分離率分別為#10.04:31.6%,#15.05:13.8%,#20.06:21.0%,#25.06:17.7%,其中#10.04 Mtwo鎳鈦器械分離率最高。63.8% #15.05 Mtwo鎳鈦器械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變形。分離器械中,82.0%器械為疲勞分離。超扭矩分離主要發(fā)生于#10.04器械。掃描電子顯微鏡顯示,在疲勞分離中,器械表面有疲勞條帶出現(xiàn),而在超扭矩分離中,分離斷面主要是陷窩狀斷裂和微孔隙出現(xiàn)。 結論 Mtwo鎳鈦器械分離主要為疲勞分離。疲勞分離機制和超扭矩分離機制在不同型號分離器械中所占比例不同。而不同分離機制導致的分離器械表面性狀具有不同的改變。
[關鍵詞] Mtwo鎳鈦器械;器械分離;疲勞分離;超扭矩分離
來源:口腔醫(yī)學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