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之三冠(口腔3/4冠修復術)
3/4冠多用于馬利蘭橋的修復體當中
適應癥
1.咬合緊、(牙合)力大、深覆(牙合)、超(牙合)小的前牙鄰面或切牙范圍不大的缺損,不能或不適合做烤瓷冠或光固化貼面等修復者。
2.前牙固定橋的固位體,基牙為活髓牙或不宜做其他固位體者。
3.需要做固定夾板或咬合重建者。
4.在患者不愿意多磨牙體組織,希望保留唇、頰面牙體本色的情況下,可以考慮作為固定修復固位體。
現(xiàn)在此種修復體因存在較多的固位、美觀等問題,很少單獨作為修復體或固定修復的固位體使用。
禁忌癥
1.牙體缺損范圍大,殘留牙體組織抗力行差,固位不良者。
2.對于美觀及長期效果要求高的年輕患者。
3.前牙唇舌徑小者,不足以提供固位形和抗力形者。
4.過小牙、錐形牙、錯位牙等。
5.患有系統(tǒng)疾病無法承受修復治療者,或有精神、心理疾病不能與醫(yī)方合者。
操作步驟演示
1.前牙四分之三冠的牙體預備
(1)鄰面預備:兩鄰面在切齦方向上相互平行或在切端方向稍聚合2°~5°,預備的間隙視鄰面倒凹的大小及冠的解剖學形態(tài) 而定,一般不少于0.5mm。在唇舌向與鄰面外形一致,唇邊界止于自潔區(qū)?;佳姥拦诙?、鄰面倒凹小者,冠邊緣應止于齦緣,并預備出肩臺。若臨床牙冠長,倒 凹大者,冠邊緣可在齦緣以上,冠覆蓋區(qū)內(nèi)應無倒凹。
(2)切斜面預備:上前牙切斜面由唇側(cè)斜向舌側(cè),下前牙由舌側(cè)斜向唇側(cè),近遠中方向形成平面,與牙軸呈45°。正中及前伸(牙合),保證預備出0.35mm以上的間隙。尖牙則應形成近遠中兩個斜面。
(3)舌面預備:舌面預備要求在正中、前伸(牙合)時,患牙舌側(cè)有0.5mm間隙,軸壁上無倒凹。預備分兩段進行。從舌隆 凸至齦緣消除倒凹,并預備出0.5mm間隙,從切斜面至舌隆凸均勻磨除0.5mm,以保證修復體的強度和牙冠正常外形。檢查正中及前伸(牙合)位,確保 0.5mm以上的間隙。鄰舌軸面角修圓鈍。
(4)鄰溝預備:鄰溝應從鄰切線角的中點開始,方向與牙冠唇面切2/3平行,位于鄰面唇1/3與中1/3交界處,鄰溝的深 度為1mm,由切端向齦端逐漸變淺。兩鄰溝長度位于鄰面片切面內(nèi)且相互平行,或稍向切端聚合。齦端可形成小肩臺,也可采取無肩臺預備。溝與鄰面的線角應清 晰而無明顯棱角。
(5)齦邊緣預備:鄰舌面頸部做肩臺預備,各面及軸面角處修光滑圓鈍。
(6)切溝及附加釘洞預備:牙冠唇舌徑大者,根據(jù)固位需要也可在切斜面內(nèi)做一條切溝,增強固位作用。必要時舌面可增加釘洞附加固位形。
(7)精修完成:要求各個預備面無棱角,無粗細倒凹,表面平滑。
2.后牙四分之三冠的牙體預備后牙四分之三冠的牙體預備與前牙四分之三冠基本相似,其主要不同點如下。
(1)(牙合)面預備:(牙合)面應預備出0.5~1.0mm的間隙,并在頰側(cè)(牙合)緣嵴處形成小斜面或小肩臺,冠(牙合)邊緣終止于(牙合)緣嵴稍下以保護牙尖。牙尖正常時,冠的(牙合)邊緣也可不覆蓋頰、舌尖。
(2)(牙合)溝預備:(牙合)溝與鄰溝相連續(xù),若舌尖缺損低平而鄰溝又短時,(牙合)面應加或合溝預備。沿中央溝磨除寬深約1.5mm×l.5mm的溝,再以柱形車針修出底平壁直的外形,并與兩鄰面軸溝相連,溝緣銳邊修圓鈍。
(3)鄰溝預備:將鄰溝預備在鄰面頰側(cè)1/3與中1/3交界處,鄰溝方向應與軸壁平行。溝深與寬度均應>lmm,各壁應平直。如鄰面有缺損,可預備成箱形。必要時鄰面還可增加鄰溝數(shù)目,或(牙合)面增加釘洞固位形。
3.四分之三冠的試戴和粘固其基本程序和要求與嵌體類似。
注意事項
1.牙體小者、屬齲患易感人群、固定橋要求固位力大者均不宜選擇四分之三冠。
2.牙冠透明度大者,易透出金屬色者不宜設計切溝。
3.(牙合)面已有缺損時,將溝、箱形、洞型固位形采取綜合變異設計。
4.注意舌面前伸咬合時預備出必要的修復體空間。
5.鄰面片切安全、到位,兩鄰溝相互平行。
來源于口腔醫(yī)學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