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調合
1.只有在修復體完全就位以后才能進行調合
2.先取下修復體,讓患者再習慣性的最大牙尖交錯位咬合,記錄牙齒此時的位置以及牙齒咬合與接觸的完整性
3.找出預備體相鄰的兩個可以牢牢咬住13um厚的咬合膜的牙齒。
4.放入修復體,觀察患者作為參照的鄰牙是否仍能咬住咬合膜,如果不能,說明修復體在牙尖交錯位上由高點。
5.將食指放在患者頦部,使下頜沿弧形開閉,直到下頜逐漸引導至最后退位,再讓患者閉口至牙齒出現(xiàn)第一個接觸點。讓患者指出牙齒的接觸位置,如果時修復體接觸,則修復體有高點,需要調合。
6.囑患者用力咬合并盡量使所有牙齒接觸。
7.如果下頜向修復側偏移,則需要調改上頜舌尖的頰斜面或下頜頰尖的舌斜面
8.如果下頜向遠離修復側偏移,可能需要調改一下兩個接觸點中的一個:上頜頰尖的舌斜面與下頜頰尖的頰舌面之間的接觸點,或是上頜舌尖的舌斜面與下頜舌尖的頰斜面之間的接觸點。
9.取一片與修復體等寬的薄咬合紙,用Miller鑷子夾住,放置在修復體與對頜牙之間,讓患者咬合。再取下修復體,只調磨相應牙面上的印跡點,此時不要管修復體上的其他印跡。如此反復,直到下頜沒有明顯的偏移并且相鄰的上下頜牙齒能夠咬住咬合膜為止。(由于頜骨與關節(jié)的彈性,對側牙弓能夠咬住咬合膜并不
能作為確認修復體已經調合充分的依據(jù)。
10.將一窄條咬合膜在修復體上讓患者咬合來檢驗調合量。將咬合膜側向拉出時所遇到的阻力與在鄰牙上所遇到的阻力應該相同。理想情況下,正中牙合位時前牙無接觸,并且不能咬住13um厚的咬合膜。
非工作側調合
1.將咬合膜置于修復體與對頜牙之間,囑患者緊咬牙,然后讓下頜移動到修復體對側牙齒進入工作關系
2.在牙尖交錯位,咬合膜能被緊緊咬住,但一旦非工作運動開始,咬合膜就能很輕易地從修復體和對頜牙之間拿下。如果不能用咬合紙確定接觸部位。
3.非工作側調合時,在上頜舌尖的頰斜面與下頜頰尖的舌斜面上的印記必須去除。
工作側調合
1.讓患者下頜移動到修復體側為工作側的位置關系,磨除上頜舌尖的舌斜面與下頜舌尖的頰斜面上的接觸點
2.是否去除上頜頰尖舌斜面與下頜頰尖頰斜面之間的接觸,取決于所要建立的牙合關系。
1)如果建立尖牙保護牙合或相互保護牙合,應該調磨這些接觸點
2)如果要建立組牙功能牙合,這些接觸是必需的,其高度只減低到不使尖牙失牙合為止
3.在側方運動時,有動度的牙齒可能會在咬合紙上留下錯誤的信息,可將手指放在被修復牙以及鄰牙的頰面來確定其側方運動時的動度。
前牙牙合干擾
1.患者再次在后退位咬住咬合膜,然后前伸下頜。
2.調改上頜牙遠中斜面和下頜牙近中斜面,以消除前伸牙合干擾
3.前伸運動時,前牙應該有接觸。因為前牙可以使后牙在前伸運動時脫開,因此這些接觸點是必須的。如果可能,應該有兩對或更多的牙齒參與前伸牙合引導。
來源于口腔醫(yī)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