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動度
1度 水平向動度≤1mm
2度 水平向動度≥1mm
3度 嚴重的松動以及有垂直向動度
根分叉病變
Glickman將其分為四度,此種分類方法有利于指導治療和判斷預后。
I度:屬于病變早期。分叉區(qū)內的骨質吸收很輕微,雖然從牙周袋內已能探到根分叉的外形,但尚不能水平探入分叉內,牙周袋屬于骨上袋。由于骨質吸收輕微,通常在X線片上看不到改變,主要靠臨床探診發(fā)現(xiàn)。
II度:在多根牙的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根分叉區(qū)內已有骨吸收,但因為分叉區(qū)內尚有未吸收的牙槽骨,使病變尚未與對側相同。用牙周探針可從水平方向部分地進入分叉區(qū)內。X線片一般僅顯示分叉區(qū)的牙周膜增寬,或骨質密度有小范圍的降低。
III度:根分叉區(qū)內的牙槽骨全部吸收,形成“貫通性”病變,探針能水平探入分叉區(qū)與另一側相同,但它仍被牙周袋軟組織所覆蓋而為直接暴露于口腔。下頜磨牙的III度病變在X線片上可見完全的透影區(qū),但有時會因牙根互相靠近或與外斜線的重疊而使病變不明顯,上頜的病變則易與腭根影像重疊而不明顯。III度病變處也可存在垂直型的骨吸收。
IV度:根間骨隔完全破壞,且牙齦退縮而使病變的根分叉區(qū)完全暴露于口腔中。X線片所見與III度病變相似。
另一種分類法是Hamp等提出的,它根據(jù)水平探診根間骨破壞的程度來分類。
I度:用探針能水平探入根分叉區(qū),探入深度未超過牙齒寬度的1/3。
II度:根分叉區(qū)骨質的水平性破壞已超過牙寬度的1/3,但尚未與對側貫通。
III度:根分叉區(qū)骨質已有“貫通性”的破壞。探針已能暢通。
牙齦退縮的分度(Miller 1985)
Class1:牙齦退縮深或寬,但不低于膜齦線。
Class2:牙齦退縮深或寬,且達到膜齦線。
Class3:牙齦退縮程度處于Class1或Class2,
Class4:牙齦退縮程度處于Class1或Class2,
來源于口腔醫(yī)學網(wǎng)